別讓「受害者語言」成為交出成果的藉口
不知道你是否有覺察到在工作或生活中的「受害者語言」? 我在當責課程中請學員分享他們聽過的受害者語言,他們就可以很熟捻地講出很多,例如 : “在這樣的預算限制下,我們根本無法完成任務”、”我們進度落後,是因為產品部門不支援”、”我無法晉升是因為老闆對我有偏見”、….,馬上可以得到非常多的例子;由此可見,「受害者語言」充斥在你我的職場與生活中。
其實,你仔細去看,很多他們提出來的這些原因並沒有錯,甚至是事實 (Ex.公司給的預算真的不夠啊 !) ;但此時我會請大家思考~甚麼時候 “原因” 會變成 “藉口”? 這時候通常會得到一片沉默。直到有人說 : 「當我們”一直訴說原因”而”停止尋找解決方案”時,原因就變成藉口了 !」各位朋友,我們人生有太多真實的原因在阻礙你達成生活或工作的目標,這絕對是事實,也很合理,但是當你 “停止尋找解決方案時”,合理的原因就變成最差的藉口了 !
我常喜歡分享的一句話是 : 「最好的原因通常就是最差的藉口!」因為重點不在於你的原因有多正確,重點在於~”你有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成果!” 別讓這些完美且合理的原因阻礙了你追求人生的成果與目標。
👉 「最好的原因通常就是最差的藉口。」當你停止尋找解決方案時!
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 : 覺察到自己陷入「受害者循環」
當你把「那不是我的工作」、「告訴我該怎麼做」當成口頭禪,或者找人抱怨博取同情、頻頻訴苦尋求慰藉, 以為四處取暖,就能逃避責任、推卸責任 ― 此時要提醒自己,我已經陷入了「受害者循環」了。當我們用被害者的心態在思考時,你會發現自己只會看到 “阿德勒三角柱” 其中的兩面 : 「可憐的我。」、「可惡的他。」;而不會看到三角柱的第三面 : 「我接下來可以怎麼做?」(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 : 當責)。
當你陷入「受害者循環」 時,對自己寬容一點,告訴自己 ~ ” I can be there, but don’t stay there. 我可以去哪裡,但不要待在那裡 ! ” 我可以抱怨一下子、一陣子,但不要抱怨一輩子。因為抱怨就像坐搖椅,讓你感覺有在動,卻沒有前進。
“當責”幫助你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導者 : 創造美好人生
“只有當你對自己的想法、感受、行動和成果承擔全部責任時,你才能主導自己的命運; 不然的話,你的命運便會被別人或其他事物主導。”
👉 當責精神不是為了組織,而是為了掌控自己的命運,進而幫助團隊成就,最終促進組織成功。最真實的受益者還是自己。